国家关于婚假的规定。 1、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 2、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不再享受晚婚假奖励,只有3天法定婚假。 3、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4、在探亲假期间结婚的,不另给婚假。 5、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 6、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
员工再婚,可以享受带薪婚假再婚的劳动者,只要他们之间结成的是合法婚姻,同样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其与初婚劳动者的法律地位并无不同。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对再婚职工婚假问题的复函》(劳社厅函[2000]84号)明确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国家有关职工婚丧假的规定精神,再婚者与初婚者的法律地位相同。 用人单位对再婚职工应当参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同初婚职工一样的婚假待遇。根据
根据《婚姻法》及《计划生育法》的规定,婚假应包括周末在内。婚假虽然也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但并不属于《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的: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故遇上周末的不用补假。
休婚假期间工资照发。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享受婚假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劳动者结婚时,用人单位一般会给予一至三天的带薪假期。 为了鼓励晚婚晚育,对于晚婚的青年,有的地方除国家规定的3天假期外,会另外给10天左右的带薪假。
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婚假的时间一般是3天。 我们婚姻法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婚假的休期时间。 因此,在办理结婚证之后,如果想要延期休婚假,就只需要自己所在的上班处提出延期休婚假的申请就可以了。 【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1、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 2、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不再享受晚婚假奖励,只有3天法定婚假。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1—3天。 在探亲假(探父母)期间结婚的,不另给假期。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 【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五十一条劳动者在法定休假
法定婚假是与公休假不冲突的,公休假如果是单位自己额外给予的,那么要看单位公休假的给予条件或要求。 婚假从开始婚假之日起计算,满十天就算婚假休完,按劳动人事有关休假规定假中不除假,所以休假中遇双休日或法定节日,不累计也不顺延计算假日。 按照《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第六条规定: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 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
婚假天数在法律层面没有规定,只在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层面。[1980号]劳动总薪字29号规定:婚假1-3天,结婚双方不在一地的另外给予路程假,此文件当时针对国营企业。 通常我们都按最长3天计算。全国各地婚假时间不一致,在各地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有规定,大部分省市是延长或增加婚假天数。
对于婚假的有效期,虽然国家没有强制性的统一规定,但一般公司或单位会作出相应的规定,有的是登记领取结婚证之后三个月内休完,有的是半年内,有的是一年。 单位的这种规定员工应当遵守。同时,既然是婚假,那么也不宜在领取结婚证后较长时间后休,婚假应当一次性休完。 【法律依据】:
再婚的劳动者,只要他们之间结成的是合法婚姻,同样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其与初婚劳动者的法律地位并无不同。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明确规定:再婚者与初婚者的法律地位相同,用人单位对再婚职工应当参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同初婚职工一样的婚假待遇。 劳动者依法享受三天婚假,在享受婚假期间,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 【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五十一条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