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是一种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而放在社会上改造的刑罚制度。其适用条件有: (1)原判刑罚是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 (2)犯罪人不是累犯或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3)犯罪人同时需要符合下列条件: ①犯罪情节较轻; ②有悔罪表现; ③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的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只要符合缓刑的适用条件,就可以适用缓刑。
不适用死刑的情况包括: 1、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 2、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 3、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死刑,也称为极刑、处决,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罚之一,指行刑者基于法律所赋予的权力,结束一个犯人的生命。 而遭受这种剥夺生命的刑罚方法的有关犯人通常都在当地犯了严重罪行。
单位不能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如下: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发回重审是指第二审人民法院认为第一审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通过裁定的方式,撤销原判,发回第一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包括两种案件: 1.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抗诉案件,经过审理后,认为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的案件。 2.第二审人民法院发现第一审人民法院审理中,有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的情形的,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案件。 所谓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的情形包括: (1)违反刑事诉讼法有关公开审判的规定的。 (2)违反回避制度的。 (3)剥夺或者限制了当事人的法定诉讼权利,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4)审判组织的组成
可从以下要件界定贪污罪:犯罪客体是公共财物的所有权与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正常活动以及职务的廉洁性;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之便,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犯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主观上是直接故意、具有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目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赔偿的情形如下: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故意伤害的加重情形如下: 1、使人肢体残疾或者毁人容貌的; 2、使人丧失听觉、视觉、或者其他器官机能的; 3、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一、假借订立合同恶意磋商法规1 核心表现:无真实缔约意图,以谈判为名损害对方利益 例如:为阻止竞争对手签约,长期拖延谈判致其丧失商业机会;虚构合作项目骗取对方支付考察费用。 认定要点:需证明行为人主观恶意(如微信聊天记录显示“先拖住他们”等证据) 二、故意隐瞒重要事实或提供虚假情况 隐瞒主体资质:未告知自身已被吊销营业执照 虚假陈述标的物:隐瞒房屋存在抵押登记 虚构履约能力:谎称有独家供货渠道 三、泄露或不当使用商业秘密 行为特征: 谈判中获取技术参数后擅自申请专利 将客户名单用于自营业务 特殊要件: 信息需达到商业秘密标准(秘密性、价值性、保密措施) 损害与泄密行为存在因果关系(如客户流失数据证明) 四、其他违反诚信原则的行为 实务中常见类型: 未尽告知义务:未提示合同重大风险(如案例中阎某某隐瞒无需代理费的关键信息) 违反保密义务:将合作方案透露给第三方 缔约中人身/财产损害:未告知场地安全隐患致考察人员受伤 突然中断谈判:在对方已投入大量履约准备后无正当理由终止
律师限制会见的三种情形: 1、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应当经侦查机关批准; 2、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侦查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和需要可以派员在场; 3、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应当经侦查机关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