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在学校,处分会留档案,以后参加工作或参军都会看你的档案。不过你表现好,上面也会有记录,以后找工作就会方便些。一般来说在大学期间如果被处分的话,那么档案里有记录的。如果是记过处分,一定要通知本人,并且要本人签字才可以生效。另外,有关大学处分的规定如下: 1、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五十九条 学校应当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负责受理学生对处理或者处分决定不服提起的申诉。 2、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应当由学校相关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负责法律事务的相关机构负责人等组成,可以聘请校外法律、教育等方面专家参加。 3、学校应当制定学生申诉的具体办法,健全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的组成与工作规则,提供必要条件,保证其能够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 在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国企央企员工的档案是上级主管部门管理,民营个体企业流动人员是人社人才中心管理档案。前者有权利,后者则无权处分档案。 处分则分为:警告、记过、降级撤职、察看、开除。每个人都要对个人的档案负责,出了差错,凡被单位通报批评、降职降薪、行政警告、违法违纪违规等都将事实记载,必留入档。个别较轻的处分,虽然各个单位有灵活处置不良记录甚至有消除入档的现象,但原单位都留有“案”底。对于自由入职者(进入个体、民营等)来说,粘上污点对入职、考评、薪资等方面都有较大或严重影响。
人力资源部不能查到个人档案。 个人人事档案内容在网上是无法查询的。个人人事档案内容是一个人的绝对隐私资料,查看其档案材料有其严格的手续和纪律。就是本人没有绝对必要的理由或未经相关部门同意也是不能随便查看自己的人事档案的。个人人事档案的转递,一般都是通过“机要途经”实现的。有时由本人携带转递时,必须要贴上密封条,并在密封条上加盖公章。同时,一旦发现档案袋有被拆解过或揭封过的接收部门可以绝收。查阅个人人事档案除本单位人事组织部门外,必须凭有关单位的公函或介绍信方能接待。查阅个人人事档案的严格手续和纪律,真是组织人事部门对人民群众的高度负责,保护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所致。个人人事档案内容在网上是无法查询或看到的。
补办的档案能过公务员政审。只要我们是通过正规的途径补办的材料并加盖公章的,那么补办的材料和我们的原档案具有同等的作用。 公务员政审即公务员政治审查主要强调考生本人思想进步、品德优良、作风正派,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和法制观念。公务员政审是在体检合格之后进行的,目前政审有两种方式,分别是面审和函审。面审就是招考单位人事部门或者市县人事局、组织部派专员到拟录用人所在单位实地调查访问,通过查看人事档案、约谈拟录用人的部门领导、直接主管以及人事主管等方式了解情况,最终形成政治审查报告;函审指的是招考单位人事部门或者市县人事局、组织部通过发公函的形式调取拟录用人的档案,通过档案完成政治审查;上面的这两种形式都需要考生提供未婚证明(计划生育证明)、无犯罪记录证明书等证明材料。
我们在离职后需要持的原单位的辞职、辞退和接触劳动合同关系的档案;本人或委托人凭身份证、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辞职(辞退)等离职文书、与新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关系有效文书到人才中心开《商调函》后,凭《商调函》到原档案所在单位办理调档手续。在人才中心的流动人员档案,本人或委托人凭身份证到人才中心开具《商调函》,持《商调函》到对方人才中心办理调档手续。根据人事档案管理规定,人事档案的移交和管理由人事部门组织或委托。有条件的单位(一般是人才交流中心)具体负责,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转让和管理人事档案。同时,人事档案掌握在自己手中,组织人事部门不会认可档案材料的真实性。
人事档案一律归单位或有人事档案管理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如人才管理中心以及社保局管理。可以依据档案法,通过司法途径维权,但举证与彻查是比较麻烦的。 根据我国《档案法》规定,鉴定档案保存价值的原则、保管期限的标准以及销毁档案的程序和办法,由国家档案主管部门制定。禁止篡改、损毁、伪造档案。禁止擅自销毁档案。 单位或者个人篡改、损毁、伪造档案或者擅自销毁档案的,由县级以上档案主管部门、有关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人事档案是记录一个人的主要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等个人情况的文件材料,起着凭证、依据和参考的作用,在个人转正定级、职称申报、办理养老保险以及开具考研等相关证明时,都需要使用档案。 档案未归档会影响到入党、升学等,影响自己评定职称、考研政审、劳动保险及日后的离退休手续办理,也会影响到自己出国留学。档案不存档主要有以下影响: 1、对就业的影响。事业单位是需要高中档案的,高中档案丢了会影响以后的福利保障,职称报不上,包括以后工作后单位要档案,人事调动也要提档,但如果你是自由职业者就不需要高中档案了。 2、对升学的影响。高中档案非常重要,没档案升不了学,就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历。 3、对政审的影响。近两年来全国开展的领导干部档案资料审核,对全部在编人员的档案都进行全面的审核,发现有漏缺的,统一需要补。
一般情况下,留学人员的档案存放在留学服务中心,或当地人事代理等有权管理档案的机构。 政审其实主要就是考察考生的档案资料中,是否有违纪行为。 政审对应届毕业生来说很简单。在填写了申请表之后,学生需要在大学期间,去学校的院系党委书记办公室盖章。学生会向辅导员询问具体的地点。 对于往届的毕业生参加政审可能会有一些麻烦: 1.有单位的往届生,由工作单位出具毕业政审表,如单位无人事档案保管权,可由省档案管理部门(人才服务中心)出具。 2.无工作单位的往届生,其政审表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凭就业报到证,开回生源所在地的人事局,可由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村(居)民委员会,或生源所在地的人才服务中心出具。
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档案事业的发展。 根据我国《档案法》规定,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档案事业的发展。对在档案收集、整理、保护、利用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根据该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护档案的义务,享有依法利用档案的权利。另外,国家还鼓励和支持档案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在档案收集、整理、保护、利用等方面的转化和应用,推动档案科技进步。 国家采取措施,加强档案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档案意识。国家鼓励和支持在档案领域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我国《档案法》规定,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下列材料,应当纳入归档范围: (一)反映机关、团体组织沿革和主要职能活动的; (二)反映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主要研发、建设、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以及维护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权益和职工权益的; (三)反映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城乡社区治理、服务活动的; (四)反映历史上各时期,国家治理活动、经济科技发展、社会历史面貌、文化习俗、生态环境的;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归档的。 其他的材料不得纳入档案范围,国家规定不得归档的材料,禁止擅自归档。
档案改派意思是,在学校上报就业方案和主管部门,核发报到证后,毕业生正式到用人单位报到前,进行单位及地区调整的一种做法。通俗地说,就是指将派到原单位的报到证、户口迁移证和档案等人事关系,重新派到新的用人单位或其上级人事主管部门。 一般来说,无特殊原因,毕业生不得随意办理改派手续。但毕业生如果已改变就业意向、更换单位,就需及时办理改派手续,否则会影响其人事关系的落实和解决,造成很大的麻烦。按教育部门的要求,对已经落实就业单位并领取就业报到证的毕业生,原则上两个月内不予受理改派手续,而且各高校对办理改派手续也都有一定的时限要求。 因此,要办理改派手续,必须要原单位同意解除协议,原单位上级人事主管部门同意,新单位同意接收,新单位上级人事主管部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