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嫌疑人没证据的,可以先向公安报案,公安机关会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审查等一些列侦查,寻找到证据后才能立案。法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没有诬告陷害罪的证据,不能认定为诬告陷害罪,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 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作虚假告发,意图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为。
故意伤害罪的证据审查重点: 1.执法理念陈旧,证据意识不强; 2.业务素质不高,证据收集不全面、不及时、不规范; 3.取证手段不完备,提取证据不到位; 4.证据固定、保全不细致、不妥善; 5.证据运用不科学、不正确。
劳动纠纷的证据只能保留一年,因为劳动纠纷的解决期限是一年。劳动争议当事人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以书面形式提起劳动争议仲裁。当事人超过规定的时效,仲裁机构不予受理,但是经仲裁委员会认定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的,应当受理。 当事人对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不服,应当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不服一审判决的,应收到判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录音录像属于视听资料,可以作为证据。但依据司法解释,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录音录像,不能作为证据。 因此录音只要没有违法的手段和形式、没有侵犯到国家、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就应当是合法有效的。
借条属于书证,法律规定的证据包括书证、物证、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相应的证据,人民法院会根据法定程序,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进行全面客观的审查核实。
1、刑事证据法是专门规范刑事诉讼中证据运用问题的法律规范。 2、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运用问题,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确定单个证据的证明力和证据能力问题,这是狭义上的证据审查判断问题;二是确定对案件事实的司法证明问题,这主要是指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问题。 3、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被告答辩状和证据会在开庭前给原告看。原告有权要求看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在离婚诉讼过程中,证人的证言在满足特定要求的前提下,可以被视为一种有效的证据。
证据充分、确实的条件包括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