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机动车,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责任的基础上,对于构成犯罪的,根据国家《刑法》第133条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 第二条,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1)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2)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3)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4)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5)严重超载驾驶的; (6)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我们知道,交通事故认定书下达后,我们还有很多事需要完成,这里面也有着一定的程序,我们应该按照相关程序来完成相关手续。 首先,如果对交警认定的责任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责任认定书之日起三日内,向上一级交警部门申请复核。 其次,如果对责任认定无异议的,则可以申请交警组织双方来进行调解;如果双方调解不成,或一方不愿意调解的,受害方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赔偿损失。 最后,在赔偿的时候,首先应该由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赔偿限额内进行全额赔偿;超过部分再由对方按事故责任比例进行赔偿。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超过交强险赔偿的损失,由第三者责任险进行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而对于自己全责的案件,如果无责方为机动车,那么对方的交强险中无责限额还能对己方的损失进行赔付,但如无责方是非机动车的,那么己方的损失只能自己承担,即对于标的车及标的车上人,标的车财产损失的赔偿由车辆损失保险理赔,车上人员和驾驶员座位险进行赔偿。
盗窃人在机动车所有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未经驾驶人允许驾驶他人汽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应由其承担赔偿责任。经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其为主要责任的,其是直接的加害人,自然需要进行赔偿。 因此,受害人可向盗窃人要求赔偿,赔偿的范围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等费用。如果造成伤残甚至死亡的,还可要求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被抚养人生活费、丧葬费等。 由于其汽车是被盗窃的,并不是车主本人的意愿,所以应由盗窃人自己承担赔偿责任,即使车主有过错,也不应该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在盗窃人驾驶盗窃来的机动车撞到人之后逃逸,无法找到的,受害人找车主索求赔偿,将不受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盗窃人是盗窃并擅自驾驶他人的机动车发生的交通事故,保险公司依然要在机动车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先行垫付抢救费用。之后,保险公司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直接财产损失是指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财产利益的直接减损。通常包括车辆、随身携带财产损失、车载货物损失、现场抢救、善后处理的费用等。因道路交通事故损坏的车辆、物品、设施等,应当修复,不能修复的,折价赔偿。牲畜因伤失去使用价值或者死亡的,折价赔偿。
110报警服务台是公安机关的第一窗口,接处警工作是整个公安工作的首要环节。110报警电话的设立主要是提高公安机关打击现行违法犯罪活动、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更好地打击犯罪、维护治安,同时为群众提供快捷有效的“急、难、险”综合服务。
所谓诉讼时效,是指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权利的法定期间。诉讼时效是民事法律的基础性制度,其目的在于督促当事人及时行使权利,避免因当事人长期不行权,致使相关法律关系处于长期不安定的状态。
企业拖欠工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非法集资类的犯罪目前我国刑法规定了四种,它们分别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和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
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的八大注意事项分别包括签订合同的主体、股东会或其他股东的决议或意见、前置审批的关注、明晰股权机构等。
容留他人吸毒罪是指为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提供场所的行为。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