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抽奖存在欺骗行为的,消费者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要求经营者按商品价格三倍赔偿,不足五百的按五百赔偿。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九条 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2024-03-21 13:56
被诱导购买可以退款。根据我国现行《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可依法撤销,合同被撤销后自始不具有法律效力,基于该合同交付的标的物价款应全额退。但如果卖方对其产品作出一定限度的夸大宣传,只是一种商业行为,不构成欺诈。买方想要解除合同的价款可以退,但买方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2022-11-19 14:44
诱导消费者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或者服务;
2.采用虚构交易、虚标成交量、虚假评论或者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销售诱导;
3.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体验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或者服务;
4.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现场说明和演示;
5.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广告、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或者服务;
6.谎称正品名义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
7.夸大或隐瞒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等重要信息误导消费者;
8.以其他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手段误导消费者的;
9.骗取消费者价款或者费用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约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
10.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提供商品或者服务;
11.销售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
12.其他隐瞒真实情况,告知对方虚假或者误导性情况损害消费者权益的。
2024-01-22 16:25
当消费者与商家有权益争议时,第一时间与商家协商沟通,协商解决民事争议,或申请更换、退货。在与商家沟通无果的情况下,可以拨打12315电话,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若是还无法解决,商家可以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商家的违法行为。当然,消费者可以通过申请仲裁和提起诉讼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022-09-23 11:45
一、和美容院人员进行协商:
首先,查找该美容院的工商信息,在网上输入美容院名称即可。查看其是否存在诉讼情况,是否取得执业证,卫生许可证,以及各种美容器械的来源,审批情况。
其次,打当地物价局的电话,询问美容项目的价格,与商家的价格进行比较,是否存在哄抬物价的情况。
其三,商家是否为消费者开具发票,如果未开发票,可能存在偷税漏税的情况,可作为谈判筹码之一。
二、向消费者协会寻求帮助:
消费者一旦受到了商家的欺骗,即可拨打消费者协会的电话,电话的查找,可以用地区区号+114的方式进行询问。拨打当地的消协电话之后,仔细说明自己的上当受骗的情况,提供证据并进行通话录音,有些消协可能工作繁忙,消费者可以每隔几天进行询问。
三、向法院提起诉讼:
此种方式最为可靠,但缺点是耗时久,但一般立案之后,美容院会主动联系消费者进行和解、赔偿。
2022-10-15 16:07
消费者在遇到退款问题时,可以选择和商家进行协商处理,协商不成,可以报消费者协会调解处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相关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处理。同时诱导消费,其行为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的相关规定,涉嫌商业欺诈,消费者可以要求退款,如果造成了损失,消费者有权要求赔偿。相关法律规定经营者应当听取消费者对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意见,接受消费者的监督。当发现购买商品与自己的需要不相符合时第一时间与商家协商沟通,指出自己的购买目的与产品不符合,申请更换或者退货。网上购物,商品不符合自己需求,买家可以在签收日起七天无理由退换货。无理由退换货的前提是该商品未被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