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警告是一种行政处分,是国家监察机关针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包括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事业单位;
以及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管理人员,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其他的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所给予的纪律处分和惩戒。
法律依据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六条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的种类为:(一)警告;(二)记过;(三)记大过;(四)降级;(五)撤职;(六)开除。
2022-08-10 09:08
政务警告处分是国家监察机关针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包括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管理人员,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其他的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所给予的纪律处分和惩戒。
政务警告处分是针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那就既包括了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也包括了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只要违法违纪应当受到惩戒和制裁的话,都应该适用政务警告处分。
2022-08-09 14:12
政务警告处分是国家监察机关,针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包括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管理人员,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其他的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所给予的纪律处分和惩戒。
从主体来看,作出行政处分的主体,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监察机关,作出政务警告处分的主体,为各级监察机关。政务警告处分的对象,也比原来的行政处分范围扩大了。政务警告处分是针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既包括了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也包括了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2022-08-09 11:02
政务处分法规定政务处分的种类分别是:
(一)警告;(二)记过;(三)记大过;(四)降级;(五)撤职;(六)开除。
为了规范政务处分,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促进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坚持道德操守,制定本法。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政务处分的种类为:
(一)警告;
(二)记过;
(三)记大过;
(四)降级;
(五)撤职;
(六)开除。
2022-09-22 09:02
行政警告的处分期限为6个月,6个月后会解除处分,如果单位没有发通知,可以选择自己申请。
根据《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受处分的期间为:
(一)警告,6个月;
(二)记过,12个月;
(三)记大过,18个月;
(四)降级、撤职,24个月。
根据《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八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在受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其中,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受撤职处分的,应当按照规定降低级别。
2024-12-24 08:57
政务立案是行政处分。行政处分是国家监察机关针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包括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管理人员,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其他的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所给予的纪律处分和惩戒。因此,只有开除公职人员才属于政务开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