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其主要内容就是调整劳动关系,促进生产力与生产资料的有机结合,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劳动法》的首要目的是保护劳动者。基本原则是:既是权利又是义务;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是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其构成要素包括: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劳动法律关系对象、劳动行政法律关系。劳工法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择业、获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等权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2024-07-11 09:24
1、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的原则;
2、劳动者享有职业培训的权利和义务的原则;
3、劳动者享有获得报酬和社会保险的权利的原则;
4、劳动者享有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的原则;
5、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权利的原则;
6、劳动者有组成工会和民主参与权利的原则;
7、在劳动方面男女平等、民族平等的原则;
8、提请处理劳动争议的权利的原则。
2025-03-22 16:1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之规定,企业应基于生产经营之实际需求,在方可适当调整其工作日的工作时长,然而此项调整通常应限制在每日工作一小时以内;若企业确有特殊状况导致需适度延长工作时段以保生产经营顺利的话,那么在此情况下,即使保障劳动者身心健康发育的前提下,延长工作时间亦仅可控制在每天不超过三小时范围内,并且,这种特殊情形下每月的累积工作时长也不应超过三十六个小时。
2022-12-02 17:04
劳动法第50条的内容是:关于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的规定,具体内容为: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用人单位有违反规定,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四)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本法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2022-08-12 15:48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三)劳动合同期限;(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六)劳动报酬;(七)社会保险;(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2022-09-03 14:40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一、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原则。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公民都有从事劳动的同等的权利:
(1)对公民来说意味有就业权和择业权在内的劳动权;
(2)有权依法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业和用工单位;
(3)有权利用国家和社会所提供的各种就业保障条件,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增加就业机会。
二、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包括:(1)偏重保护和优先保护;(2)平等保护;(3)全面保护;(4)基本保护。
三、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包括:(1)双重价值取向;(2)劳动力资源宏观配置;(3)劳动力资源的微观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