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法律是基于强制力以维护整体社会秩序的,是来制约人的行为的,特别是自制能力差或是居心不良的人,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打击犯罪,遵守法律小的方面来说是为自我保护、维护自己正当权益,免得自己受到法律制裁;大的方面是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和谐。早期人类都信仰宗教,大家有信仰,自然能约束自己的行为,所以就不需要法律,但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人也变越来越复杂,很多人又不信宗教了,没有了信仰的人行为就没有内在的约束,所以就逐渐有了各种法律,法律主要约束人的行为而不是人的心灵,其实就是人类道德水准逐渐变低下了才会需要法律来弥补而延续人类文明。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2022-08-12 10:32
遵守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法律是基于强制力以维护整体社会秩序的,是来制约人的行为的,特别是自制能力差或是居心不良的人,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打击犯罪,遵守法律小的方面来说是为自我保护、维护自己正当权益,免得自己受到法律制裁;大的方面是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和谐。早期人类都信仰宗教,大家有信仰,自然能约束自己的行为,所以就不需要法律,但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人也变越来越复杂,很多人又不信宗教了,没有了信仰的人行为就没有内在的约束,所以就逐渐有了各种法律,法律主要约束人的行为而不是人的心灵,其实就是人类道德水准逐渐变低下了才会需要法律来弥补而延续人类文明。
2022-08-10 11:38
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在社会主义国家,一切组织和个人都是守法的主体。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器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025-02-10 16:24
死缓,全称为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一种刑罚制度。它指的是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两年执行。死缓的目的是给予犯罪分子一定的改造机会,观察其表现,以决定是否执行死刑。
死缓的具体含义和后果如下:
1.缓刑期间:被判处死缓的犯罪分子在缓刑期间需要在监狱中进行劳动改造。如果犯罪分子在缓刑期间表现良好,没有故意犯罪,两年期满后,可以减为无期徒刑。
2.减刑可能性:如果犯罪分子在缓刑期间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两年期满后,可以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
2022-10-09 15:52
土地确权首先是意味着对物权保障的强化。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的“命根子”,一经确权,农民就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权利人,有利于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
再次,农民可用自己的权证进行抵押贷款。当前,因部分农民无法提供担保、没有足够的抵押物,贷款难问题较突出。而确权登记颁证以后,随着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农民就可用自己的权证进行抵押贷款。
最后,有利于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归属,为解决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的各项合法权益提供强有力的原始依据。如果耕地面积四至不清、面积不明,承包地流转就潜藏较大风险,不仅农户不能放心流转土地,土地规模经营主体也难以安心经营,必然制约现代农业发展。
2022-10-25 13:52
被批准批捕意味着:1、有证据证明被批捕人发生了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2、被批捕的人正式进入了刑事诉讼程序并将追究其刑事责任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其实施新的犯罪的;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等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