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移动电话卡包含对方的私人信息,转售应承担法律责任。侵犯公民的个人信息罪,是指非法获取国家机构或金融,电信,运输,教育,医疗等单位通过盗窃或其他方式执行职务的行为,或者在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被出售或非法提供给他人,情况严重。根据《刑法》的规定,对犯有这种罪行的人,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或处以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和罚款。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销售,提供执行公务或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第三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2022-08-12 10:25
借钱给别人收利息不违法。但法律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部分利息,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2022-10-17 15:34
手机是学生的合法财产,学生对于该手机拥有完全的所有权。但是老师没收的行为是否违法,可以区分以下情况:
1、教师没收手机后直接交与学生家长
在该种情况下,教师是基于对于学生的管理进行的行为,没收手机虽然短暂让所有权人,失去了对于所有物的占有和处分,但由于教师将其交与了所有权人的父母,且所有权人与其父母的关系极为紧密,因此也不认为其实际侵犯了所有权人的所有权,因此没收后交与其家长的行为,并不违法。
2、教师没收手机后保证在一定期限内归还
这是最常见的手段,一般来说都是说考试后归还,但如果说归还时限过长,或所有权人坚持不同意,而教师依然占有手机,便可能会构成侵犯所有权人的占有和处分的权利;如果教师坚决不交还所有权人,可以选择联系其父母,将手机交与其父母。
3、教师没收手机后便不予归还
若发生此种情况,则教师的行为,已经实际侵犯了所有权人的占有和处分的权利,教师拒不交还的话,所有权人可以通过法律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
2022-08-10 16:29
网上曝光别人手机号属于侵权行为。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行为属于侵犯隐私权:
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
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
4、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
6、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之于众。
7、干扰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对其进行调查、公布。
8、将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会公布。
9、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之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
10、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人的情况。
所以,就算处于民事纠纷中,但是曝光对方手机号的行为也算侵权。
2022-08-11 11:25
网上曝光别人手机号属于侵权行为。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行为属于侵犯隐私权:
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
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
4、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
6、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之于众。
7、干扰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对其进行调查、公布。
8、将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会公布。
9、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之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
10、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人的情况。
所以,就算处于民事纠纷中,但是曝光对方手机号的行为也算侵权。
2022-08-12 10:36
单纯给别人办电话卡是不违法的,但由此产生的后果可能会不利,但电信业务经营者是违法的。电信业务经营者为用户办理入网手续时,应当要求用户出示有效证件、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用户应当予以配合。
用户委托他人办理入网手续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要求受托人出示用户和受托人的有效证件,并提供用户和受托人的真实身份信息。
个人办理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的,可以出示下列有效证件之一:
(一)居民身份证、临时居民身份证或者户口簿;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身份证件、中国人民武装警察身份证件;
(三)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或者其他有效旅行证件;
(四)外国公民护照;
(五)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其他有效身份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