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7天没有答复可能是没有给予批准。
如果取保候审被批准了,有关部门会通知家属过来接人,家属没有接到通知的也说明没有批准。正常情况下是三天左右给予答复。已经达到七天却仍然没有给通知的,那应该就是不予批准。有针对性的提交取保候审申请,比如对案件性质进行分析(无罪的理由),犯罪嫌疑人的身体状况(怀孕、重病、未成年人),或者其他不适合羁押的理由等方面入手。并附上相关的证据材料。可以提高取保候审的成功率。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收到申请后,应当在三日以内作出决定;不同意变更强制措施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同意的理由。
2024-09-27 13:55
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都有权作出《取保候审决定》。为了防止长期取保,既不结案,也不侦查、起诉、审理,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每个具体案件的期限,则要根据案情的需要,或更短期限即可办结,但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
2022-08-08 09:38
2024-05-23 13:55
过了37天,如果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可以办理取保候审。取保候审的条件是: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等。
2025-04-10 17:08
取保候审后被拘留的,最长期限一般是十四天;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最长期限为三十七天。这里的拘留是指刑事拘留,具体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在侦查过程中,遇到法定的紧急情况时,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采取的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
2024-10-18 09:18
在司法实践中,这并非必然情况。
若满足相关法律规定,其有可能被判处缓刑,而这与取保候审之间并无直接关联,而是取决于人民法院的最终审理结果。
缓刑的裁决主要考虑刑名和刑期两大因素,对于犯罪情节较轻且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者,方得适用缓刑。
此外,某些特殊群体亦可享有缓刑待遇,如尚未成年的罪犯、妊娠中的女性罪犯以及已经年满75岁的老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