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判决为终审判决的意思指的就是法院对于案件的最后一级的审判。
终审判决是法院对案件的最后一级判决。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二审就是终审。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一审也是终审。
对一审法院的裁判不服的,可向上级法院上诉,开启二审程序。二审判决即为终审判决,当事人不得再上诉。对二审判决若有异议,认为程序、实体上有错误时,可提起再审(我国称为审判监督程序)
审判监督程序的启动有三种形式:当事人申请再审,法院决定再审,检察院抗诉进行再审三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四条 第二审的判决、裁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都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六条 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由原审人民法院审理的,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如果原来是第一审案件,应当依照第一审程序进行审判,所作的判决、裁定,可以上诉、抗诉;如果原来是第二审案件,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案件,应当依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审判,所作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的再审案件,同级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法庭。
2022-09-07 13:37
终审判决,裁定是指终结审理并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在中国,指第二审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和裁定。
终审判决,裁定一经宣布,立即发生法律效力,必须执行,不得再按二审程序提起上诉或抗诉。如发现其判决、裁定确有错误,只能按审判监督程序提起再审。
对再审案件,原则上由作出生效判决或裁定的人民法院进行再审;少数特别重大、疑难的案件,可由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审。
我国法律规定: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2022-08-11 10:55
终审判决书生效时间是人民法院作出判决的时候。
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执行两审终审制。所谓两审终审制,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的审理,即告结束的审判制度。
也就是说,第一审人民法院审理宣判的判决、裁定,尚不能立即产生法律效力,而允许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上诉或抗诉,经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后作出的判决裁定,一经宣判,立即产生法律效力,但是:
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执行两审终审制,但是,依照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崔告程序和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的案件实行一审终审制。
2022-08-11 14:08
人民法院决定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或者撤销该判决、裁定的;人民检察院依法通知公安机关立案的,或者不是同一法律事实的情形下,公安还是应当立案侦查。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的若干规定》额规定,需要立案侦查的案件与人民法院受理或作出生效判决、裁定的民事案件,属于同一法律事实,如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一)人民法院决定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或者撤销该判决、裁定的;(二)人民检察院依法通知公安机关立案的。”;“需要立案侦查的案件与人民法院受理或作出生效判决、裁定的民事案件,如果不属同一法律事实,公安机关可以直接立案侦查,但不得以刑事立案为由要求人民法院裁定驳回起诉、中止审理或撤销判决、裁定。”
2022-09-20 11:12
中国实行二审终审制,具体意思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对于第二审人民法院作出的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等不得再提出上诉,人民检察院不得按照上诉审程序抗诉。此外,再审一般不改判是因为一审二审已经由法院进行法律适用,只有在如果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会改判。无论是一审法官还是二审法官都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来审理案件的。而在我国法律中并未有二审改判对一审法官的影响,除非有证据证明一审法官在一审期间有不正当行为。
2022-10-22 11:27
终审判决不服的申诉方法:1、对民事和行政终审判决不服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判决不停止执行;2、对刑事终审判决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不能停止判决的执行。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的申诉,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也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人民法院受理申诉材料后,应当认真进行审查,对于符合以下法定申诉理由之一的,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1、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的;2、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3、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4、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的时候,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