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参加了当年的新农合;
2、当年新农合基金结余较多,地方上出台二次报效政策,文件一般是第二年年初出台;
3、医疗费用达到起付标准,(具体多少看地方文件要求)起付标准以上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一般分等级报销;
4、理论上必须是一次性医疗费用达到起付线,多次医疗不能合为一次.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是对目前医保的补充,对群众因重大疾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灾难性支出给予进一步保障的一项制度性安排。为了尽量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发生,市政府决定这一新政不设封顶线,使大病患者能够尽可能多地获得一些补偿,减轻个人和家庭负担。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国家和社会保障残废军人的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 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
2022-09-08 09:48
医保二次报销是指参保人员如果不幸患上大病,产生了高额的医疗费用,个人自付的费用超过了规定的起付线,就能进行二次报销,其实就是大病保险的二次报销,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轻大病负担。要想享受医保的二次保险,必须满足2个条件:
一是必须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参加职工医保或者城乡居民医保都能享受二次报销,只不过,两者的二次报销的起付线不一样。
二是个人自付费用必须超过了医保二次报销的起付线。没有达到起付线,就不能享受医保二次报销。
具体能报销多少钱,这主要是看各地的二次报销的起付线、报销比例的高低。比如,北京城镇职工大病报销的起付线为39525元,城乡居民大病报销的起付线为30404元。报销比例都是,起付线标准以上部分累加5万元以内报销60%,超过5万元以上报销70%,上不封顶。
2022-09-29 09:02
医保报销多。
1、参保范围不同。社保:只要有正式的工作或在城镇都可以参加社保。新农合:只有农村户口才可以办。
2、缴费标准不同,社保(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是按月缴费的,费用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规定的缴费基数和比例共同承担的,不同地区缴费比例和金额差异比较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按年缴费的,由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必须以家庭为单位,整户参加),因为国家对不同地区的医保补贴力度不一样,所以新农合也有很强的地域性。国内各地新农合一年缴费平均在200元左右。
3、使用范围不同
社保使用范围:社保中的医疗保险缴费,可以用于挂号、看病就医、药店买药、住院治疗报销等。
新农合使用范围:新农合目前只有住院才能报销,少部分城市看病就诊也能报销。
4、报销标准不同
社保的报销比例较高,报销比例一般为70~80%;
新农合的报销比例相对较低,一般为50~70%,尤其是异地报销的时候,报销比例可能只有30~40%。
但是在起付线上,城乡居民医保的要更低一些。
2022-08-17 15:11
职工医保二次报销的条件如下:
在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符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的费用,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城镇居民在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超过上一年度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费用,农村居民在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超过上一年度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费用,纳入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支付范围,进行“二次报销”。
二次报销报销金额如下:
“分段计算、累加支付”。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起付金额”以上、5万元(含)以内的费用,由大病保险资金报销50%;超过5万元的费用,由大病保险资金报销60%。
“二次报销”是指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的居民,如果去年看病有高额费用,除了正常报销之外,还能再报一次大病保险,而且不设封顶线。
2022-11-30 16:48
大病二次报销需要具备四项条件:
大病二次报销需具备的条件: 1、参加了当年的新农合2、当年新农合基金结余较多3、医疗费用达到起付标准,起付标准以上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一般分等级报销。4、理论上必须是一次性医疗费用达到起付线,多次医疗不能合为一次。
2022-09-29 09:02
可以,目前新农合在各地区的门诊报销实施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是家庭门诊账户。个人所缴部分全部纳入门诊账户,在乡医或乡镇卫生院门诊就医可直接在门诊账户上划拨;
第二种是家庭门诊账户加门诊统筹。个人所缴一部分纳入家庭门诊账户,一部分纳入门诊统筹,患者门诊就医先使用门诊统筹部分,然后在使用家庭账户部分,家庭账户部分当年使用不完,可滚动到下一年继续使用,而门诊统筹部分当年使用不完就没有了;
第三种就是门诊统筹。即这些地区不再实行家庭门诊账户报销方式,个人所缴资金全部纳入门诊统筹,一般按比例报销,使用不完下一年度就没有了。此政策的好处在于门诊就医不再局限于门诊账户资金,年度总报销金额可远远高于家庭账户,减轻了患者慢性疾病患者需长期吃药用药问题,但身体健康的参合人员因使用不到,每二年又归零,感觉吃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