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的校园暴力事件可能涉嫌故意伤害罪,最高可以判处死刑。
满足年龄的未成年人犯罪要负刑事责任,这是法律所赋予的含义。满足规定年龄的未成年人犯罪,同样不能逃避刑事责任,而在欺凌中涉案的未成年人则更是如此。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等,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校园本该是学生学得知识、收获快乐的场所,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但是校园欺凌事件的出现,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了社会道德底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2022-09-30 13:57
市民随意使用这种震楼设备涉嫌违反《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等。
《民法典》第二百八十八条 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八条规定:“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警方可以对其进行治安处罚。
2022-10-31 14:18
市民随意使用这种震楼设备涉嫌违反《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等。
《民法典》第二百八十八条 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八条规定:“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警方可以对其进行治安处罚。
2024-10-17 10:31
关于由民间纷争引发的殴斗或破坏公私物品的治安违法行为,若情节轻微者,公安部门可进行调停处置。在公安部门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得以达成共识,则免予处罚。
然而,若经过调解仍未能达成共识且已达成协议却未执行的情况下,公安部门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违规行为者予以惩罚,同时也会通知当事人可以就此项民事争议向当地人民法院提出正式的民事诉讼请求。
2023-06-29 11:31
学校霸凌事件处理如下:(1)如果学生在校园遇到霸凌,可以向老师和学校反映;(2)也可以向家长反映,然后家长可以向教育局反映;(3)教育局不处理的,可以报警,让警察进行处理。
2022-10-14 15:40
如果遭遇民事侵权行为(健康权、自由权、名誉权等被侵害),可以直接到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如果身体受到轻伤以上伤害,遭遇猥亵、诽谤等行为,对方可能涉嫌违法犯罪,可以直接到公安机关报案。如果存在无故降薪、辞退等行为,则需要走劳动仲裁程序解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条 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除前款规定的人格权外,自然人享有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产生的其他人格权益。第九百九十一条 民事主体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