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人单位违法辞退,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支付赔偿金; 2、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3、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4、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5、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经济补偿金的给付并不是依据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约定,而是根据法律、法规及其他相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直接适用的。
工作时突发脑梗塞算不算工伤不能一概而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看。 如果由于工作紧张造成的,可以算工伤,公司有责任救治;但是若是自身原因导致的,只是正常的突发疾病,不能被认定为工伤。 除非是患职业病,以及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才可以被认定为工伤。
老板宣布破产不可以不发工资。 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依照下列顺序清偿: (一)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 (二)破产人欠缴的除前项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破产人所欠税款; (三)普通破产债权。 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同一顺序的清偿要求的,按照比例分配。 破产企业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按照该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根据现行规定,我国企业雇员需与用人单位共同承担基本养老保险费用;若是尚未有幸加入用人单位的也无需忧虑,可选择以灵活就业者的身份进行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事宜。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基本养老保险费用并非由企业或被保人单方面承担,而是按照特定的缴费比例由企业及被保人协同缴费,受制于各地政策的差异,单位的缴费比例一般设定在20%左右,而个人的缴费比例则通常为8%。
1、劳动案件中,工资数额的举证责任在用人单位,劳动者只需要说出具体工资数额即可。2、如果用人单位不认可劳动者主张的工资数额,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3、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进行了修改,修改后对劳动仲裁的费用做出了明确规定,即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 如果是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向人民法院申请诉讼的话,是需要收取诉讼费的。 具体收费标准由《诉讼费用缴纳办法》进行具体规定。
公司提前解雇劳动者,如果是违法解雇的,需要按两倍的经济补偿标准来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的标准则是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公司不签劳动合同的维权方式是:可以到劳动监察大队举报投诉。劳动纠纷只能先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再起诉。直接起诉法院不受理。没有劳动合同,在单位工作不超过一年的,可以要求从入职第二个月起的双倍工资补偿。超过一年的视为无固定期合同。
(1)先行调解原则。即仲裁委员会或仲裁庭在裁决前,首先应进行调解,不经调解一般不得裁决。 (2)回避原则。是指仲裁委员会成员或仲裁员在仲裁劳动争议案件时,认为具有法定回避情况不宜参加本案审理; 或当事人认为仲裁员具有法定回避情节的,可能影响公正裁决,都可以自动或申请回避。 (3)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庭均为三名或三名以上单数组成。 (4)一次裁决原则。是指任何一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都是最终裁决,当事人不服裁决的,不能向上一级仲裁委员会再次申请仲裁,只能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工人在工地上因自己原因摔伤的,若没有其他加害人的,则不属于刑事案件或行政治安案件; 则不需要报警,即使当事人报警的,公安机关也不会立案。 但针对此种情况,工人在认定为工伤的前提条件下,可以申请工伤医疗待遇。
婚假扣工资不合理,法律规定,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如果单位在劳动者婚假期间违法扣除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单位发放克扣的工作。如果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的,投诉后劳动监察单位会责令单位发放克扣的工作。
如果是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属于工伤,自己摔倒受伤的不算工伤。 工伤是指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的突发性意外损伤,如因职业性事故导致的伤亡及其急性化学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