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在诉讼中按合同约定,主张认为违约金过高的一方当事人需要负举证责任。如果不能提供违约金过高的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的后果。
医疗损害举证责任: 1、主张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的,由患者就到该医疗机构就诊、受到损害进行举证,医疗机构主张不承担责任的,应当就行医正当、合法、合规等方面进行举证。 2、主张不承担责任的,应当就行医正当、合法、合规等方面进行举证。
当事人在劳动争议诉讼中按其主张承担下列举证责任: 1.主张劳动关系成立的,应当提交相应的劳动合同或就工资领取、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及工作管理方面提供的相关证据材料。 2.劳动者主张工资标准就应当高于劳动合同约定或已实际领取的工资数额,劳动者应就其主张的工资标准举证。 3.劳动者主张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由劳动者就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条件成立举证。 4.劳动者主张工伤赔偿的,应就存在因工伤害的事实及工伤认定、伤残等级及鉴定时间、工伤住院治疗起止时间及费用、同意转院治疗的证明及所需交通费和食宿费、应安装康复器具的证明及费用等事实举证。
在劳动争议案件中,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上是“谁主张,谁举证”。但是在加班事实的举证责任分配上,考虑到用人单位一般掌握管理劳动者是否加班、具体的加班时间以及加班时间的长短等证据,因此,用人单位承担加班事实的举证责任。
具体来说,劳动争议仲裁诉讼遵循以下举证规则: 首先,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 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其次,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再次,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承担时,仲裁庭或者法院应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 最后,当事人提供的证据经查证属实的,仲裁庭或者法院应当将其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医疗事故举证责任: (一)受害人(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的举证责任在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中,受害人应当就自己受损害的事实和接受过医疗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损害包括病员生命和健康的损害,患者本人及其亲属的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 接受医疗的事实可以通过挂号、交费等诊疗手续来证明。 (二)医疗机构的举证责任医疗机构是指医院或经过卫生行政机关批准或承认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技术人员。 在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中,医疗机构应当承担如下举证责任:
诉讼时效乃指在民事权益遭受到侵犯的情况下,权利主体在法律规定的时间期限内未行使其权利,当时间期限届满之时,债务方有资格援引诉讼时效抗辩权以维护自身利益。 首先,诉讼时效的实现以及义务人所享有的此项抗辩权属于民法领域中为义务人提供的一款重要保护措施,职责在于义务人需对诉讼时效起始及截止日期举证说明; 其次,针对“提出诉讼时效冻结”这一论点,实质上是对于诉讼时效期间已经届满抗辩观点的再次反驳,相应的证明责任应当由主张诉讼时效冻结之人承担; 最后,主张“诉讼时效冻结理由的消失”这一命题,实际上是对于已发生过的诉讼时效持续事件的再次否定,此时义务人需负担举证责任,证明冻结之事由已终止。
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应适用民事诉讼举证责任的一般原则,即“谁主张、谁举证”,但是特定情形下需适用举证倒置的原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规定: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因用人单位做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职工遭遇工伤事故的举证责任在企业,个人不负有举证的义务。 但是个人须对存在劳动关系的事实负举证责任。 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