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各地政府延迟复工期间工资待遇的确定是企业应当按照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 即企业延迟复工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按照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企业应当发放生活费。 【法律依据】根据《关于妥善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的通知》规定: 企业应当按照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即企业延迟复工在一个工资
企业因延迟复工导致不能按时交付订单的处理是应当积极与厂家联系,一面联系直接的产品生产厂家; 同时也需要关注上游生产原材料提供情况,以及生产所需的配件供应情况,如果出现供应风险,需要尽快更换供应商或者寻找备选方案。 【法律依据】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条,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 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
如果劳动者因疫情未能及时返岗复工,用人单位不可以旷工为由将其解雇。 应当及时向企业说明情况,并按照企业规章制度规定履行请假手续,企业不得以旷工为由对职工进行处理; 但是可以要求职工提供医院的诊疗证明、社区或村委会的书面情况说明或者地区交通限制通知等材料。 【法律依据】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九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
若用人单位注册地与劳动合同履行地不一致,用人单位适用政府复工规定的方式是除用人单位注册地的标准高于劳动合同履行地的标准; 且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了按照用人单位注册地有关规定执行的情形外,一般应以劳动合同履行地的有关规定为准。 【法律依据】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四条,劳动合同履行地与用人单位注册地不一致的; 有关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标准、劳动保护、劳动条件、职业危害防护和本
特殊行业企业需要提前复工,履行申请报批手续的方式是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明确; 五类特殊企业,需要在2月9日24时前复工的,应当向所在地县(市、区)级疫情防控指挥部申请报备。 【法律依据】根据《公司法》第五条,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 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公司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不受侵犯。
推迟复工期间(2月3日至9日)不属于法定节假日也不是休息日,属于特殊情形下的强制休息,并非普通劳动法范畴的休息日。 工资的支付是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单位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 【法律依据】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二条,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单位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 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
延迟复工期间,用人单位可安排劳动者远程办公。对因受疫情影响职工不能按期到岗或企业不能开工生产的; 要指导企业主动与职工沟通,有条件的企业可安排职工通过电话、网络等灵活的工作方式在家上班完成工作任务。 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安排远程工作,具有合理性。 【法律依据】根据《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稳定劳动关系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意见》规定: 鼓励协
延迟复工期间的性质是2020年1月31日、2月1日、2月2日这三天的性质是休息日。 那么,延迟复工的2月3日至2月9日的性质也应当是休息日。 【法律依据】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延长2020年春节假期的通知》第三条,因疫情防控不能休假的职工; 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安排补休,未休假期的工资报酬应按照有关政策保障落实。
因疫情未及时返岗复工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安排其休年休。其中,劳动者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 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劳动者在带薪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法律依据】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九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
员工因为交通限制等防控措施无法回到单位复工,工资的支付是可优先安排年休假,休假期间工资正常支付,如果时间较长的; 也可引导员工办理事假手续、协商待岗、劳动合同中止等。事假无需支付工资,协商待岗、劳动合同中止等由双方协商相应待遇。 【法律依据】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二条,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单位停工; 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