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收手机可以拒绝。公司未经法律法规授权随意没收私人财产是违法的。 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用人单位违法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怀孕6个月可以拒绝加班,不管是否怀孕,单位都不可强制员工加班,从法律规定可以看出,公司安排加班是需要与员工协商的,因为加班需占用员工的休息时间,只有在员工自愿的情况下才可以安排加班。如果员工不同意,公司无权强行要求员工加班。
不合法。 单位拒绝休探亲假的要求是违反劳动法关于劳动者休假权利的规定,是对劳动者休假权的侵犯。 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要求单位同意休探亲假。
离职期间可以拒绝加班。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 《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农民有权利拒绝征收土地。征收土地存在征询意见的程序,根据群众意见修改相关方案进行公告,以此落实征地补偿与安置资金、实施补偿安置方案。对于合法的征地行为,农民没有同意但已履行法定征收程序的,可以进行征收。
有权利。 如果工作职责中包括出差则职工不可以拒绝出差,如果是单位单方面变更劳动者工作岗位导致工作职责发生变化需要出差的,劳动者可以拒绝单位出差的要求。 单位安排职工出差可分情况,一种是临时出差,此时出差的时间一般不超过3个月,而职工就应当服从单位的安排,也就是此时不能拒绝。 另外一种是长期出差,通常是在3个月以上,这时候就关系到劳动合同中工作地点的变更问题,根据法律的规定单位需要与职工协商一致,此时职工可以拒绝出差安排。
1.依法申请劳动仲裁:您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向贵地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交劳动仲裁申请。 借助劳动仲裁程序,您有望敦促公司遵照法律规定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关系所产生的经济赔偿金,而这笔赔偿金的具体数目往往相当于经济补偿额的双倍。 2.经济补偿的准确计算方法:参考劳动合同法等相关规定,经济补偿的估算将以您在用人单位工作的时长为准绳。 每持续服务满一整年后,我们会提供相当于一个月薪酬价值的经济补偿款。 若您在公司任职的时间段未足半年却已高于一个月,那么我们会支付您半个月薪资的经济补偿;如若您在本单位工作的期限短至六个月甚至更少,我们将会提供相当于一个半月薪水的经济补偿。
单位强制休年假可以拒绝。 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 员工如果连续工作满十二个月以上的,享受年休假。职工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既包括职工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的情形,也包括职工在不同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的情形。 其期“累计工作时间”,包括职工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从事全日制工作期间,以及依法服兵役和其他按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可以计算为工龄的期间(视同工作期间)。 职工的累计工作时间可以根据档案记载、单位缴纳社保费记录、劳动合同或者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材料确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 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休年假: 1、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 2、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 3、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 4、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公告期间,被征地农民有权发表不同意见,并可以要求举行听证会。 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被征地农民对补偿标准有争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协调;协调不成的,由批准征地的人民政府裁决。 如果批准征地机关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那么其作出的裁决可以依法申请复议一次,对复议决定不服的,既可以申请国务院作出最终裁决,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员工依法享有拒绝加班的权利,然而在特定行业或面临特殊状况之时,部分劳动者可能无法完全推卸掉加班之责任。 依据《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之第七十一条所述,若企业出于实际运营所需,确实必须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则需与工会及相关劳动者磋商。 经过充分协商之后,企业可按照《劳动法》中的规定,在适当范围内决定延长工作时间。 对于企业无视法律法规,强制要求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行为,劳动者有权予以拒绝。 若是因此类问题引发了劳动争议,可以申请劳动争议处理机构进行相应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