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收了货款后跑了的,一般不算职务侵占罪,而是构成挪用资金罪。挪用资金罪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在涉及职务侵占罪的案件审理过程中,如若未发现可退回之赃款,依然可能实施对被告名下其余资产的强制执行。
职务侵占罪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本罪的犯罪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一)必须是利用自己的职务上的便利,所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职务及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 (二)必须有侵占的行为。 (三)必须达到数额较大(5000元至2万元以上)的程度。 综合上述职务侵占罪刑事立案追诉标准,企业一旦发现符合上述条件的可以去经侦报案查处职务侵占犯罪行为。
自然人构成职务侵占罪,对于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1、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2、犯本罪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职务侵占罪辩护词这样写: 1、应该写明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职务侵占罪的理由; 2、应该写明对起诉书中确定的数额有异议的理由; 3、应该写明被告人的酌情从轻、减轻情节以及原因。 4、其他内容。 职务侵占犯罪,往往表现为行为人主观上故意有利用自己手里职权来非法侵占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财物的故意。
利用职务之便,将本单位财物财产的占为己有且数额较大的,定义为职务侵占罪。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职务侵占罪数额较大的规定:职务侵占数额六万元以上不满四十万元,属于“数额较大”的起点标准。职务侵占数额一百万以上不满一千五百万元,属于“数额巨大”的起点标准。 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构成要件包括以下: 本罪的犯罪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侵犯的对象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达到5000元至2万元以上的的行为。 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包括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要求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
职务侵占罪,不符判决的上诉的期限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诉期限为五日,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的,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三日以内将上诉状连同案卷、证据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同时将上诉状副本送交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对方当事人。
1、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挪用公款进行违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2、本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侵犯了国家的财经管理制度。本罪侵犯的对象主要是公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