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情况解除合同能得到补偿金: 1、由于单位过错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 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3、劳动者因工伤不能继续工作的。 4、订立合同的条件发生变化不能继续履行合同的。 5、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6、劳动合同法到期单位提出不续签或者单位降低原有劳动条件致使劳动者不续签的。 7、单位破产的。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雇佣方与劳动者经充分磋商达成一致后,能够解除劳动合同。 在此期间,雇用方可暂停或暂缓行使其对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但不得解除或终止劳动契约。 而当劳动者在工作岗位上因遭受职业病或者由于工伤导致失去或部分失去劳动能力时,雇主将不得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解除与该劳动者的劳动合同。
如果公司非过失性辞退劳动者,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并且还应当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如果过失性辞退劳动者的,则可以立即与劳动者解约;其他。
劳动者有以下情形在试用期被解除劳动合同的,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员工因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如拖欠工资、未缴社保、强迫劳动等)被迫解除劳动合同的,可通过收集证据 → 书面通知解除 → 协商/调解 → 劳动监察投诉 → 劳动仲裁 → 诉讼的流程维权,主张经济补偿或双倍赔偿。 一、维权核心步骤 1. 全面收集证据 劳动关系证明:劳动合同、工资条、社保缴纳记录、考勤记录等; 单位违法证据:拖欠工资的银行流水、未提供劳动保护的现场照片、强迫加班记录、违法规章制度文件等; 解除通知凭证:书面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需注明解除原因为单位违法)及送达记录(如快递单、签收记录)。
《民法典》中解除合同的程序分别有:当事人一方依法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当事人可以直接以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方式依法主张解除合同,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该主张的,合同自起诉状副本或者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对方时解除。法律其他规定等。
解除合同和开除的区别: 一、两者的运用主体不同:解除劳动合同的方式,用人单位可以运用,劳动者也可以运用,双方还可以协商一致共同运用;而开除,只有用人单位才可能运用,劳动者没有这种权力; 二、两者的适用对象不同:解除劳动合同的适用对象是用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即用人单位和劳动合同制职工;而开除的适用对象则是违犯劳动纪律的合同制职工和固定职工。
投保人在具备法定或约定解除条件时就能解除合同。投保人是指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按照合同约定负有支付保险费义务的人。但是,被保险人对部分保险合同享有最终决定权,对受益人的指定有最终决定权。因此,投保人虽然是保险合同的签约人,但这并不意味这投保人就是当事人,不是当然拥有合同解除权的主体。
医疗期满后解除合同的,不是赔偿,而是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此外,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支付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1、在试用期内的; 2、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3、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