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拆迁的行政复议书中应当包括:行政复议申请人以及被申请人的相关信息、行政复议请求以及申请行政复议的主要事实和理由、申请人的签名和申请行政复议的日期。
当事人对强制传唤不服是能够提起行政诉讼的。
行政诉讼一般不能调解,能调解的行政案件分为以下两类: 一是羁束行政行为,限定相对人不能或不允许继续存在某些法律事实,涉及该类行为,如不损害国家、公共利益及他人合法权益。 二是“自由裁量”行为,即指行政机关作出何种决定有一定的空间,能在各种能采取的行动中进行选择,根据行政机关的判断采取某种行动或不采取某种行动。
行政复议是能委托代理人的。申请人、第三人能委托1至2名代理人参加行政复议。申请人、第三人委托代理人的,应当向行政复议机构提交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事项、权限和期限。公民在特殊情况下无法书面委托的,能口头委托。口头委托的,行政复议机构应当核实并记录在卷。申请人、第三人解除或者变更委托的,应当书面报告行政复议机构。
行政诉讼一般是不会中止行政处罚的,除非出现了法律所规定的终止情形。
行政诉讼中被告是不能撤诉的,一般只能由原告申请撤诉。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或者被告改变其所作的行政行为,原告同意并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
行政强制执行是不能被行政法规设定的。根据《行政强制法》的相关规定,行政强制执行只能由法律设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决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行政拘留不属于行政强制措施,而属于行政处罚。行政拘留是指法定的行政机关(专指公安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人,在短期内限制人身自由的一种行政处行政拘留是最严厉的一种行政处罚,通常适用于严重违反治安管理但不构成犯罪的情形。
对于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当事人能够提起行政诉讼。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能够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期间一般不中止行政处罚,但可以裁定停止执行。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原告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停止执行,人民法院认为停止执行不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以及人民法院认为该行政行为的执行会给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情形。
人民法院就行政诉讼管辖权有争议的,应当由争议双方共同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应当报请它们的共同上级法院进行指定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