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业后至清算程序结束和注销登记前已经歇业的企业具备民事诉讼的主体资格。债权人主张实际控制人对公司债务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公司在清算期间开展与清算无关的经营活动的,由公司登记机关予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十八条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十八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十八条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未在法定期限内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导致公司财产贬值、流失、毁损或者灭失,债权人主张其在造成损失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因怠于履行义务,导致公司主要财产、帐册、重要文件等灭失,无法进行清算,债权人主张其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上述情形系实际控制人原因造成,债权人主张实际控制人对公司债务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2024-12-26 10:26
工商部门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行为属于对企业的行政处罚行为,只是对企业法人经营资格的强行剥夺,本质上是对其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一种限制,即限制其只能围绕清算进行活动,但并不等于企业法人资格的消灭。
只有当清算程序结束并办理工商注销登记后,企业法人才归于消灭。
因此企业法人被注销前,在诉讼中完全具备诉讼主体资格,其仍可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清算范围内的活动,包括起诉、应诉。
2024-06-18 13:57
诉讼主体资格法律依据是:
当事人诉讼权利能力,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
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进行诉讼。
其他组织由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诉讼。
2021-12-15 11:19
诉讼代理人指的是在代理的权限内,代理被代理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2023-05-26 08:42
行政诉讼案件原告的主体资格认定,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条件:1、行政案件的原告受到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侵害。2、具体行政行为符合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3、被诉的行政行为可能对原告造成一定的影响。
2022-08-26 11:13
合同的主体资格则是对民事法律关系主体而言的,是指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法律关系的参与人。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能否作为经济合同的主体,关键是看它是否取得合法经营的资格。
凡是取得合法经营资格的,就有进行民事活动、自主经营的权利,从而也就取得参与民事法律关系的资格,自然能够以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出现,签订经济合同,从某个角度上讲,我国的经济体制与过去相比,已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