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法律有特别规定外,可以自由选择缔结契约的方式。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条 【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2022-08-09 11:01
缔结契约的方式不能自由选择对不对?分情况,如果法律有特别约定的,那缔结契约的方式不能自由选择就是对的,否则就是不对的。缔结契约的方式除非法律有特别规定外,可以自由选择缔结契约的方式。个人之间的契约关系,应根据契约当事人的自由意思决定,而不得受到国家的干涉。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2023-04-12 13:35
父母离婚,孩子抚养权的归属法院会按照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原则进行判决。八岁以上的孩子,法院判决之前会询问其真实意愿,没有特殊情况的会让孩子自己选择抚养权人。
2022-03-22 16:00
2022-08-11 16:09
违法就是犯罪不对。违法与犯罪的联系是犯罪一定违法,违法不一定犯罪,违法行为只有触犯刑法才是犯罪。区别是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比违法行为严重,犯罪行为大多数要负刑事责任,违法行为承担行政责任或民事责任。
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也就是说危害社会的行为必须同时是触犯《刑法》规定的行为,才构成犯罪。犯罪必须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只有应受刑罚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才被认为是犯罪。
2022-08-09 16:58
违法不一定犯罪,但是犯罪一定违法。一般来说,违法行为是指超出规定范围,会影响或者潜在影响正常公共秩序的行为,而犯罪行为则是对社会有害,并且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行为人必须接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行为必须符合犯罪的四个构成要件,这里的“行为”指的是基于其意志自由而具有侵犯法益的身体行为。在违法行为中,只有违反刑事法律法规,应受刑罚处罚的才是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