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和仲裁有以下区别:
第一:调解有一定的随意性。仲裁则不可以。
第二:调解有更大的灵活性,没有固定的程序规则。而仲裁则要依仲裁法或仲裁规则进行。
第三:调解达成的协议必须经当事人完全同意。而仲裁作出的裁决则无须经当事人同意。
第四:调解书作出后并不能马上生效,须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才发生法律效力。而仲裁中,裁决书一经作出便立即发生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第一百四十二条 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法律关系明确、事实清楚,在征得当事人双方同意后,可以径行调解。
第一百四十五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坚持不愿调解的,应当及时裁判。
第一百四十九条 调解书需经当事人签收后才发生法律效力的,应当以最后收到调解书的当事人签收的日期为调解书生效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第七条 仲裁应当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
第五十七条 裁决书的生效: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7修订)》第一百四十二条 庭审调解
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7修订)》第一百四十五条 申请撤诉
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7修订)》第一百四十九条 审限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七条 仲裁应当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五十七条 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2022-10-10 11:25
根据《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仲裁与调解有以下区别:
(一)调解必须要双方自愿进行,未开始的不得开始,已开始的不得继续;仲裁不允许当事人以协议予以排除,更不允许当事人单方随意改变或终止仲裁程序。
(二)调解没有固定的程序规则;仲裁则要依仲裁法或仲裁规则进行。
(三)调解是中立的第三方在当事人之间调停疏导;仲裁是由双方当事人协议将争议提交具有公认地位的第三者,由其进行评判并作出裁决。
(四)调解达成的协议必须经当事人完全同意;仲裁作出的裁决则无须经当事人同意,仲裁庭有权依据事实和法律独立地作出。
(五)调解协议须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才发生法律效力;而仲裁中,裁决书一经作出便立即发生法律效力。
2022-10-18 09:13
仲裁与调解有以下区别:
1、调解必须要双方自愿进行;仲裁不允许当事人以协议予以排除,更不允许当事人单方随意改变或终止仲裁程序;
2、调解没有固定的程序规则;仲裁则要依仲裁法或仲裁规则进行;等等。
2022-09-23 14:47
仲裁和调解两者之间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1)调解的随意性更大。调解程序中,任何一方当事人不愿意继续调解,可以随时终止,调解方不能强迫其继续进行调解。仲裁程序中,除非当事人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或申请人要求撤回申请,否则当事人单方不得随意改变或终止仲裁程序。调解不成的,仲裁庭将依法作出裁决。
(2)调解的灵活性更大。调解中双方当事人互谅互让,协商一致即可达成调解协议;仲裁需要按仲裁规则规定的程序进行,裁决需根据事实依据法律作出。
(3)调解协议须当事人双方同意才能作出,而仲裁裁决由仲裁庭依法独立作出,无须当事人双方同意。
2022-10-13 13:41
根据《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仲裁与调解有以下区别:
1.调解必须要双方自愿进行,未开始的不得开始,已开始的不得继续;仲裁不允许当事人以协议予以排除,更不允许当事人单方随意改变或终止仲裁程序
2、调解没有固定的程序规则;仲裁则要依仲裁法或仲裁规则进行。
3、调解是中立的第三方在当事人之间调停疏导;仲裁是由双方当事人协议将争议提交具有公认地位的第三者,由其进行评判并作出裁决。
4、调解达成的协议必须经当事人完全同意;仲裁作出的裁决则无须经当事人同意,仲裁庭有权依据事实和法律独立地作出。
5、调解协议须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才发生法律效力:而仲想中,裁决书一经作出便立即发生法律效力。
2022-10-14 11:35
劳动调解与劳动仲裁的区别在于:
1、纠纷的主体组成不一样,调解由职工代表、工会代表和用人单位代表组成;仲裁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指派仲裁员并依法组成仲裁庭进行审理;
2、申请时效不同,调解应当自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30日内,仲裁应当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60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