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法律咨询、律师咨询

搜索 咨询

调解和仲裁的区别

法律顾问 2022-10-11 14:39

调解和仲裁有以下区别:
第一:调解有一定的随意性。仲裁则不可以。
第二:调解有更大的灵活性,没有固定的程序规则。而仲裁则要依仲裁法或仲裁规则进行。
第三:调解达成的协议必须经当事人完全同意。而仲裁作出的裁决则无须经当事人同意。
第四:调解书作出后并不能马上生效,须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才发生法律效力。而仲裁中,裁决书一经作出便立即发生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第一百四十二条  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法律关系明确、事实清楚,在征得当事人双方同意后,可以径行调解。
第一百四十五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坚持不愿调解的,应当及时裁判。
第一百四十九条  调解书需经当事人签收后才发生法律效力的,应当以最后收到调解书的当事人签收的日期为调解书生效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第七条 仲裁应当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
第五十七条  裁决书的生效: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7修订)》第一百四十二条 庭审调解
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7修订)》第一百四十五条 申请撤诉
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7修订)》第一百四十九条 审限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七条 仲裁应当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五十七条 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梁琴凯律师

梁琴凯律师

浙江赢正律师事务所

合同纠纷 经济纠纷 刑事辩护 交通事故 婚姻家庭
咨询律师
更多>> 相关法律问答
[北京]推荐律师
更多>> 相关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