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造成用人单位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其他情形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员工协商解除或者预告解除劳动合同的,只能获得工资,但单位存在违法情形时员工单方面解除的,还可以获得经济补偿金。
员工发生工伤后除存在过失性辞退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 但劳动者可以自愿解除劳动合同,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支付赔偿金。
试用期的员工享有下列福利待遇: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用人单位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企业根据出勤情况为普通员工提供就餐补贴;根据国家和当地政策法规,为员工缴纳住房公积金;其他。
员工因违法行为被行政拘留,由单位根据具体情节做出行政处分。如果被判刑的,依法开除。 《劳动法》第二十五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没有给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按照劳动者的工作年限确定。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按半年计算。(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双倍的经济补偿金。
根据法律规定,企业应该向被裁员工“户口所在地的街道劳动(组织人事)部门”移交被裁员工的档案。 因为被裁员工的档 案管理部门应为“户口所在地的街道(组织人事)部门”,由户口所在地的劳动(组织人事)部门负责被裁员工档案的保管及日常管理工作。被裁员工实为失业人员,对他们的档案管理,实际上就是对失业人员的档案管理,因而还要依照有关失业人员管理的法规对企业被裁员工的档案进行管理。
1、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2、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3、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如果是要补缴最近三个月的社保,就可以直接在社保系统里面进行补缴的申报以及缴纳对应的费用就可以了。如果补缴社保的时间更长,就需要由单位把补缴的相关资料给准备好,然后把资料提交给社保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去审核,等到工作人员审核通过以后,社保就补交完成了。
公司注销是不需要解决员工安置的。因为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在公司注销前,应当进行清算,且清算的财产应当优先对员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等优先进行清偿。直到财产分配完毕,才能申请注销。
员工因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如拖欠工资、未缴社保、强迫劳动等)被迫解除劳动合同的,可通过收集证据 → 书面通知解除 → 协商/调解 → 劳动监察投诉 → 劳动仲裁 → 诉讼的流程维权,主张经济补偿或双倍赔偿。 一、维权核心步骤 1. 全面收集证据 劳动关系证明:劳动合同、工资条、社保缴纳记录、考勤记录等; 单位违法证据:拖欠工资的银行流水、未提供劳动保护的现场照片、强迫加班记录、违法规章制度文件等; 解除通知凭证:书面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需注明解除原因为单位违法)及送达记录(如快递单、签收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