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上的房屋可以继承,如果此后发生征占或纠纷,继承人是可以为权利人的。但是宅基地使用权的主体只能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也就是只能是该村村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条 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
2025-04-17 16:19
宅基地乃是农民依据其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身份,享有专用于修建住宅之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
此项权益的取得无需农民支付任何土地费用,属于一种福利性优惠,概括而言,宅基地并非可供继承之物。
然而,在宅基地之上合法建造完毕的建筑物,则属于私有财产范畴,具有继承之资格。
针对此类涉及到房屋与宅基地使用权继承的问题,法律实践中往往视具体情形依法予以判定。
若继承人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且兼具申请宅基地之所需条件者,经法定程序审查批准后,得以继承被继承人名下房产及其宅基地使用权;如不具备相应申领宅基地之资格要求,则可选择将房产出售予该村内其他符合申请条件之同胞。
倘若继承人决定不出售此房产,依照法律规定,
2023-05-19 09:09
关于农村宅基地的规定是:宅基地归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由集体召开会议统一进行讨论审批分配。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一处以外的宅基地法律不予保护,但因继承房屋得到多处宅基地的可以按照规定登记发证。
2022-08-05 15:48
2023-05-19 10:09
农村宅基地上的房屋可以继承,如果此后发生征占或纠纷,继承人是可以为权利人的。但是宅基地使用权的主体只能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也就是只能是该村村民。
2024-12-18 11:35
我国《土地管理法》没有明文规定,但是宅基地是农民集体财产,村民个人只有使用权,而且这一使用权具有很强的人身依附性,即村民资格。
在我国《民法典》有关遗产内容中没有涉及宅基地的内容,可见,宅基地不属于遗产,不得继承,但建造在宅基地上的房屋属于村民个人所有,是可以被继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