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后,如果劳动者还在治疗期间或停工留薪期,用人单位以劳动合同到期为由不续签劳动合同属于违法。 劳动者除了可以要求支付工伤待遇外,还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赔偿金,工作1年支付2个月工资。
合同无效是指合同因违反法律规定或不具备法定条件而不能产生法律效力,无法得到法律的保护
如果工作满了一个月企业不跟你签合同的话,按照规定要支付两倍工资;如果超过了一年不跟你签,那就相当于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所以必须按照《劳动合同法》补签合同。如果单位拒绝补签,你有权向劳动部门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要求企业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不交社保的员工签的是劳务合同,签订劳动的,必须缴纳社保。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员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申报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的,按照该单位上月缴费额的百分之一百一十确定应当缴纳数额,缴费单位补办申报手续后,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按照规定结算。 用人单位应当缴纳而不交纳的,员工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以及提起诉讼,同时可向社会保险机构投诉,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要求用人单位依照规定进行补交,对用人单位处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造成员工损失的,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到期,劳动合同终止,如果用人单位提出不续签,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如果劳动者不续签,又细分为两种情况: 1、如果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原来劳动条件,劳动者不续签的,则无需支付经济补偿。 2、如果用人单位降低原来劳动条件,劳动者不续签的话,单位应当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关于“替老婆代签的合同是否有效”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当劳动合同中未明确写明发放工资的时间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处理: 一、了解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这表明,即便合同中没有具体日期,工资也至少应按月支付。 二、与用人单位沟通协商 主动沟通:劳动者应当主动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了解工资支付的具体时间和方式。 协商确定:双方应尽量达成一致意见,以书面形式确定工资发放时间,避免后续可能产生的纠纷。 三、签订补充协议 如果劳动合同中确实没有关于工资支付时间的明确约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可以协商并达成一个明确的工资支付时间表。这可以通过签订补充协议的方式来实现,将双方协商一致的工资支付时间明确记录在协议中。
一、结论先行 核心处理路径:用人单位未按合同约定支付工资的,需补足差额并可能支付经济补偿。 具体操作: 补发工资差额(合同工资 - 实际工资的差额部分); 主张经济补偿金(若因工资差异导致离职,按工作年限计算:每满1年补1个月工资); 追缴社保差额(若用人单位按低于实际工资的标准缴纳社保,需补缴差额)。 二、赔偿标准及法律依据 1. 补发工资差额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30条: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操作要点: 差额计算:以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为基准,实际发放工资低于合同标准的差额部分需全额补发。 追溯时效:可追讨过去2年内的工资差额(《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 举证责任:劳动者需提供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记录(银行流水、工资条)等证据证明差额存在。 示例: 合同约定月薪1万元,实际每月发放8000元,用人单位需补发每月2000元差额。若已拖欠6个月,需补发1.2万元。
在招投标过程中,如果中标后签订了合同但一方未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这属于合同违约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合同双方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如果一方未能履行合同义务,另一方有权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对合同欺诈符合法定立案标准的公安机关才会立案,如果是一般的民事欺诈,公安机关是不会立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