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债权:
如合同债权(买卖、借款等)、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等,均可依法转让。
示例:甲将对乙的10万元借款债权转让给丙,只需通知乙即可生效。
例外不可转让的债权:
人身专属性债权:如赡养费、抚养费、人身伤害赔偿金等;
当事人约定禁止转让:如原合同明确约定“债权不得转让”;
法律规定禁止转让:如法律规定特定债权需经审批或登记(如涉及国有资产的债权)。
(二)转让程序要求签订转让协议:债权人与受让人需签订书面债权转让协议(非强制要求,但建议书面化以明确权利义务)。
通知债务人:
通知形式:可采用书面、口头、短信、邮件等方式,但建议采用书面形式并保留证据;
通知内容:需明确原债权债务关系、转让金额、受让人信息等;
通知效力:通知到达债务人时,债权转让对债务人生效,债务人需向受让人履行债务。
二、实务争议与裁判规则(一)常见争议问题未通知债务人的法律后果:
债权转让未通知债务人的,转让对债务人不生效,但债权人与受让人之间的转让协议仍有效。债务人若向原债权人履行债务,视为清偿(受让人无权再主张权利)。(2020)最高法民申3256号
债务人抗辩权的范围:
债务人可主张对原债权人的所有抗辩(如合同无效、债务已过诉讼时效、履行不能等)。
示例:若原债权因超过诉讼时效已不受法律保护,受让人仍受该时效限制。
从权利的转让:
若原担保合同约定“仅对原债权人有效”,则可能影响受让人权利;
需办理抵押权变更登记(如不动产抵押)。
抵押权、保证等从权利随主债权一并转让,但需注意:
(二)特殊情形处理债权部分转让:
可转让债权的部分份额,但需明确转让比例及受让人权利范围。
连带债权的转让:
连带债权人中一人转让债权的,需通知其他连带债权人,否则可能损害其权益。
涉外债权转让:
涉及跨境债权的,需遵守外汇管理规定及双方国家法律(如需公证、认证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五条 【债权转让】债权人可以将债权的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根据债权性质不得转让;
(二)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
(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
当事人约定非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当事人约定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2025-05-23 10:11
避免被认定为共同出借人
若代收款项后未明确与借款人约定仅为“代收”,可能因资金流向被推定为共同出借人。需通过书面协议明确仅为“代收”关系。
注意资金来源与控制权
若代收资金实际来源于他人且未主张利息或还款权利,一般不构成出借人;反之,若参与利息协商或催收,则可能被认定为共同出借人。
2025-05-23 08:41
2025-05-22 17:20
仅约定“保本”不一定构成借贷关系,需结合合同权利义务内容综合判断。若协议同时包含“固定收益”或“无条件返还本金”条款,可能被认定为借贷关系;若仅为保本且未约定固定收益,可能属于投资或其他法律关系。
2025-05-22 17:18
仅约定保本并不必然构成借贷关系,但可能被法院认定为借贷性质。需结合合同具体条款、资金用途、收益分配方式等综合判断,核心在于是否具备“还本付息”的借贷法律关系特征。
2025-05-22 17:16
担保借款纠纷案件的诉讼流程可分为五个步骤:1.确定担保类型及效力;2.核查诉讼时效;3.准备证据材料;4.提起诉讼程序;5.申请强制执行。其中需要重点关注担保方式认定、诉讼时效抗辩、证据链完整性三大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