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的买卖是不合法的,但宅基地上的房屋可以合法买卖,且宅基地使用权在符合一定条件下可以转让。在涉及宅基地和房屋买卖时,应咨询专业律师,确保交易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公益用征地拆迁是需要给予补偿的。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条,征收土地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保障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补偿费用主要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农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补偿费用。这些补偿费用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制定公布区片综合地价确定,并至少每三年调整或者重新公布一次。
宅基地卖了通常难以要回来,除非买卖无效。 宅基地房屋一旦卖出,通常情况下是不能要回来的,除非该买卖行为被认定为无效。具体而言,如果宅基地房屋的买卖发生在本乡范围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并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那么这样的买卖应当被认定为有效,卖方将不能要回房屋。若房屋被出售给了本乡以外的人员,或者未经有关组织和部门批准即进行买卖,这样的交易则可能被视为无效,卖方有可能通过法律途径要回房屋。
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和农民集体。
一、货币补偿 货币补偿是根据被拆迁房屋的市场评估价值给予相应货币的一种补偿方式。评估机构会依据不同的法定依据,如市场评估价、商品房交易均价或重置价,对被拆迁房屋进行专业的估价。 市场评估价:指被拆迁房屋的房地产市场价格,由专业估价机构根据估价原则、程序和方法,综合考虑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因素后估算得出。 商品房交易均价:指同区域同类型普通住宅商品房的交易平均价格,由相关部门定期汇总测定并公布。 重置价:指估价机构采用估价时点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按估价时点的价格水平,判定出重新建造与估价对象具有同等功能效用的全新状态建筑物的正常价格。 二、房屋产权调换 房屋产权调换,即以相同面积或更大面积的新房置换被拆迁房屋。这种方式可以根据评估方法的不同,分为价值标准产权置换和面积标准产权置换。 价值标准产权置换:依照法定程序,通过对被拆迁人房屋的产权价值进行评估,之后再以新建房屋的产权予以价值的等价置换。 面积标准产权置换:以房屋建筑面积为基础,在应安置面积内不结算差价的异地产权房屋调换。 此外,产权置换还可以分为异地安置和回迁安置两种形式。异地安置是指由于开发商项目不涉及住宅或由于地块容积率原因,不能进行回迁安置,而选择在其他地块上新建安置房;回迁安置则是指开发商拆迁重建项目能够完成回迁安置,通过产权置换比例完成回迁。 三、其他补偿方式 除了货币补偿和房屋产权调换外,还可能存在结合型补偿方式,即既给货币补偿又给产权置换。这种方式通常适用于房价和地价虚高,单单用货币补偿或者产权置换难以解决的问题。 四、补偿标准与影响因素 补偿标准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房屋的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同时,还会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房地产市场状况以及政府的相关政策。因此,具体的补偿金额和方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天然气管道占用农民耕地的补偿标准,通常是根据土地被征用前的年产值以及因征用而遭受的损失等因素来确定的。具体来说,补偿费一般是按照土地被征用前3年的平均年产值来计算。此外,除了土地补偿费,还需要支付安置补助费。如果按规定支付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那么还可以增加安置补助费。具体的补偿标准和金额,由市、县政府依法批准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规定。
非法用地若涉及基本农田五亩以上,或其他耕地十亩以上,将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具体来说,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非法占用土地构成刑事犯罪的情形主要包括: 非法占用基本农田五亩以上:若非法占用的土地为基本农田,且面积达到五亩以上,将构成刑事犯罪。 非法占用其他耕地十亩以上:若非法占用的土地为除基本农田以外的其他耕地,且面积达到十亩以上,同样将构成刑事犯罪。 非法占用防护林地或特殊用途林地五亩以上:若擅自侵占并毁损防护林带或特殊用途林地,其涉及林木总数或者占地面积单种或者合并计算均须在五亩以上,也将受到刑事处罚。 非法占用其他林地十亩以上:若未经批准便擅自占用并损毁其他林地,且面积达到十亩以上,同样将受到刑事处罚。
违建必拆的房屋,主要是指在城市规划区内未经许可或违反许可条件擅自建设的建筑,以及通过欺诈手段获批准建设的建筑。这类建筑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必须予以拆除,以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公众利益。
农村农田被占是一个涉及土地权益的重要问题,需要您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初步应对措施 与侵权人协商: 首先,尝试与直接侵占您农田的人进行协商,明确要求其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归还被占用的土地。 在协商过程中,保持冷静和理智,尽量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 寻求村委会或派出所调解: 如果协商无果,您可以向当地的村委会或派出所寻求调解帮助。 村委会和派出所作为基层组织和执法机构,具有一定的调解和处理能力,可以帮助您与侵权人达成和解。 二、收集证据与提起诉讼 收集证据: 在协商和调解的同时,您应该开始收集相关证据,以备不时之需。 证据可以包括农田被占用的照片、视频、证人证言、土地权属证明等。 提起诉讼: 如果协商和调解均无法解决问题,您可以考虑向法院提起诉讼。 在提起诉讼前,请确保您已经收集了充分的证据,并咨询了专业律师的意见。 在诉讼过程中,您需要向法院阐述自己的诉求和理由,并提供相关证据支持。 三、法律依据与维权途径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十四条,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应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 对于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维权途径: 如果您对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您还可以考虑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调解或处理申请,或者向农村土地纠纷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拆迁以后的土地归属问题需分情况讨论: 国有土地:如果拆迁前的土地是国有土地,那么拆迁后土地依然归国家所有。这是因为国有土地的所有权始终属于国家,不会因房屋的拆迁而发生改变。 农村集体土地: 如果拆迁是基于合法合规的征地程序,土地可能会被征收为国有土地,其所有权归国家。 如果仅是对房屋进行拆迁以重新规划和利用农村土地,且土地未被征收,那么土地的所有权仍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 宅基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六十四条,宅基地因自然灾害等原因灭失的,宅基地使用权消灭。对失去宅基地的村民,应当依法重新分配宅基地。若拆迁后的土地仍为宅基地,原使用权人失去使用权后,该土地应收归集体所有,并可能依法重新分配给其他村民。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宅基地是农民的重要财产,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未经允许强占农民宅基地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并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一、处理强占宅基地的基本步骤: 尝试协商: 当发现宅基地被强占时,首先可以尝试与侵权方进行协商,明确表达归还宅基地的意愿,并寻求和平解决的方式。 收集证据: 如果协商无果,应立即开始收集相关证据,包括宅基地的权属证明(如土地使用权证、宅基地使用证等)以及被侵占的实际情况(如照片、视频、证人证言等)。 向村委会或乡镇政府反映: 携带收集到的证据,向当地的村委会或乡镇政府进行反映,寻求他们的协助和支持,以期通过调解方式妥善处理此事。 提起诉讼: 如果以上努力仍然无法解决问题,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中,应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并要求侵权者立即停止侵害行为,归还所占用之宅基地,并对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予以合理赔偿。
毁坏耕地构成刑事犯罪的标准是非法占用并毁坏基本农田五亩以上,或者非法占用并毁坏其他耕地十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