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雇佣不算劳动关系。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雇佣关系并不属于劳动关系,雇佣是雇员受雇主的制授权,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其他劳务活动的行为,不受劳动法的管理。
那么雇员受伤,雇主需要赔偿吗?
需要分情况讨论:
1、雇佣活动中受伤受伤的,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雇员受伤是由于第三人造成的,那么赔偿权利人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请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3、雇员受伤与雇佣活动无关,是个人导致的受伤的话,那么雇主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综上所述,口头雇佣是不算劳动关系的,雇佣关系不受劳动法的管理,雇员在雇佣活动中受伤的,根据人身损害的规定进行赔偿,由雇主来承担赔偿责任。所以以后在找工作时,一定要和用人单位明确劳动关系,最好不要采取口头方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二条 【个人劳务关系中的侵权责任】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提供劳务一方追偿。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提供劳务期间,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提供劳务一方损害的,提供劳务一方有权请求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也有权请求接受劳务一方给予补偿。接受劳务一方补偿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2025-05-24 17:39
原则上,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性结清劳动者的工资。如果用人单位拖延支付,劳动者可以通过协商、投诉、仲裁或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025-05-24 14:59
结论:劳动能力鉴定结果分为劳动功能障碍等级和生活自理障碍等级两类,前者分为十级伤残,后者分为三个自理障碍等级,不同结果对应不同的工伤保险待遇。
2025-05-24 14:58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时,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只要能证明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即可主张确认劳动关系、支付未签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等权益。
申请仲裁的法律依据与条件
劳动关系无需书面合同确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确认劳动关系的争议属于劳动仲裁范围。自用工之日起双方即建立劳动关系,签合同并非仲裁前提。
双倍工资主张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未签书面合同的,需支付最多11个月的双倍工资差额(从第2个月起算至满1年)。
申请劳动仲裁的操作要点
核心证据准备
需提供以下材料证明事实劳动关系存在:
工资支付记录:工资条、银行流水、转账凭证;
工作凭证:工牌、工服、服务证、考勤记录;
其他文件:招聘登记表、电子邮件沟通记录、同事证言、工作成果文件等。
仲裁流程说明
提交申请: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仲裁委递交申请书及证据;
受理与审理:仲裁委5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开庭前双方可调解,调解不成则裁决;
裁决结果:可能确认劳动关系、裁决支付双倍工资差额(按实际工资标准计算)及补缴社保等。
2025-05-24 14:57
受伤住院期间的工资计算需区分工伤、非工伤及他人侵权三种情形,具体标准如下:
一、工伤情形(工作原因或职业病)
停工留薪期工资
标准: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含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等),由用人单位按月支付。
期限: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经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延长,但最长不超过12个月。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3条。
期满后处理
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改按伤残等级享受伤残津贴;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二、非工伤情形(患病或非因工负伤)
医疗期病假工资
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具体由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或劳动合同约定。
期限:根据实际治疗需要和医疗期规定确定(医疗期长短与工龄挂钩)。
法律依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第5条。
三、他人侵权导致受伤(如交通事故)
误工费赔偿
计算方式:
有固定收入:按实际减少收入计算;
无固定收入:按近3年平均收入或受诉地同行业平均工资计算。
2025-05-24 14:55
结论:经济补偿金的上限年限根据劳动者月工资水平决定。对于月工资未超过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普通劳动者,经济补偿年限无上限;而对于月工资超过当地平均工资三倍的高薪劳动者,最高补偿年限为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