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人单位在员工开始工作的第一天起满一年还未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那么从法律上视为用人单位与员工已经订立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但请注意,这并不意味着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就此固定不变,双方仍然可以依法协商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同时,为了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劳动者在入职时还是应当主动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合同补充协议在双方自愿且符合劳动法要求的前提下,具有法律效力。
被迫离职后,劳动者有权获得经济补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劳动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等,导致劳动者被迫离职,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经济补偿的计算方式是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这里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因此,如果你被迫离职,且用人单位存在过错,你可以依法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支付,你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赔偿金的具体数额取决于劳动者的月工资和用人单位的违法情况。如果劳动者的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这里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劳务派遣转正要具备的条件及流程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劳务派遣期满: 这是劳务派遣转正的一个基本前提。在劳务派遣合同期满之后,用工单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员工的表现考虑是否将其转为正式员工。 用工单位需求与规定: 用工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一定比例,这一比例由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具体规定。因此,转正名额可能会受到用工单位整体用工结构的限制。 员工个人表现: 员工在劳务派遣期间的工作表现、工作态度、专业技能等也是决定其能否转正的重要因素。通常,表现优秀的员工更有可能获得转正的机会。
试用期辞退是否有补偿,取决于劳动者是否被过错性辞退以及公司是否能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如果公司无法证明,那么劳动者有权获得经济补偿或赔偿金。
试用期工资有最低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在劳动仲裁领域,作为证据的三大核心要素必须分别具备真实性、合法性以及关联性的特征。具体来说: 真实性:证据的形成过程必须为客观实在的存在,而非虚假制造的结果。它应当切实、准确地反应出需要证实的关键事实。例如,在涉及到工资争议的仲裁案件中,所提供的证据必须能够明确证明实际工资水平、工作内容等方面与劳动合同中所约定的条款存在差异。 合法性:证据需以合法合规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书证就需加盖公司公章或者由参与会议的人员进行签字确认,而证人证言也必须是针对所主张的内容具有紧密联系并且通过证人的语言表述来形成的。 关联性:提供的证据必须与争议的事实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例如,在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案件中,应提供能够直接体现劳动关系存在的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工牌等。
同工同酬是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六条,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即对于技能水平和劳动熟练度相同的劳动者,在相同的工作岗位上应获得相同的薪资待遇。如果发现同一职位的工资存在差异,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投诉,或者依据劳动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向仲裁委提出诉讼,甚至直接上诉至法院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拖欠员工工资,劳动法有明确规定。根据《劳动法》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如果用人单位拖欠劳动工资,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加付赔偿金。此外,劳动者还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委员会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提起民事诉讼。
公司业务解散可以终止劳动关系。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公司解散是劳动合同可自然终止的法定情形之一。具体而言,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劳动合同期满的; 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公司试用期7天没有工资是不合法的。